时下,随着智能手机的盛行,利用手机软件扫描条码获取产品信息,成为筑城不少市民的习惯。不过,专家称,这种方式获得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以此认定商品的真伪。
手机“扫一扫”
使用率有点高
“有条码的,我一般都会‘扫一扫’。”家住大营路的王师傅说,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会送一些茶叶、酒、烟等,随后他会掏出手机扫描一下产品的条码。一方面可以掌握产品的价格,便于回礼;另一方面辨别产品真伪。从前年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以来,上到数千元的红酒,下到几元钱的零食,扫一扫成了他了解产品信息的主要途径。
记者随后采访了50名市民。结果显示,有37人使用智能手机,其中31人手机中安装了类似的条码扫描软件。超8成人利用软件扫描过商品。
真货能识别
假货漏网了
“扫一扫”真能准确查询价格,辨别真伪吗?记者随机选取了三个真品和两个假货进行条码扫描。
在对包括某品牌护肤霜、某品牌洗发水和某品牌果汁的条码扫描中,软件很快公布了所属产品品牌和名称,显示的价格也与记者所购买的价格出入不过0.1元。
但对确定为假烟和假酒两款产品扫描中,软件同样“识别”出了产品名称,并显示出和市面上销售的真品一致的价格。
专家:扫描条码辨真伪,并不靠谱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贵州分中心相关专家介绍,条码扫描应用范围涉及物流、仓储,图书馆,银行,pos收银系统,医疗卫生、零售商品、服装、食品服务以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和行业。以物流业举例,物流中货物分类,库位分配,库位查询,进出库信息,进出库盘点,产品查询等,如果用人力去做,费时费力,出错率高。有了条码技术后,查询货物不需再耗费大量人力去翻查种类繁多的出进货单据,只需在电脑上轻轻一扫,所需货物型号、经销商、进出货日期,经办人等详细资料一目了然。
该负责人同时提醒,虽然条码技术编制复杂,仿造却不困难。近年来,伪造、冒用、使用注销商品条码、非法转让商品条形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法人员购买一个真品,将其条码复制,随后“克隆”出无数条码显示为真的假货的情况确有存在。
另外,“扫描”软件都是公司行为,数据可能存在未按照国家强制性规定进行采集,其数据的真实性无从保障。因此,利用手机扫描条码软件获取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确保所购产品的真实性,还是应综合掌握卖家资质、产品包装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