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月阿里和腾讯花费巨资“请全国人民打车”,到微信红包在过去的两个春节里成为最时尚的游戏,明眼人都不难看出,移动支付平台们都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看客们习惯了用手机支付车费、发放红包,那么,下一步习惯用手机支付和消费就不再遥远。果然,仅仅一年多之后,一部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渐代替钱包,坐车、订票、购物,在我们身边,如影随形。移动支付,正在以席卷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理工大学附近的一家美食中心里经营一个档口的崔勇没有想到,短短几天时间,跟支付宝的合作就让他的面食铺位销售额比以前增加了近20%。“因为一单有3元的补贴,所以顾客点餐也比以前大方了,现在花十元钱可以买到13元的东西。”崔勇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干了几年餐饮小档口、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不会相信,被大家用手机轻轻一扫的这个简单条码,会有这么大魔力。
记者发现,如今,支付宝、微信、银联钱包等五花八门的移动支付方式,正在快速占领各大零售终端的收银台。
微信调查,仅2%没用过支付
近两天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一项移动支付的小调查。调查包括是否使用过移动支付、愿意或者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用途、使用频率等等。有104位年龄在22岁-55岁之间的微友参与了调查,结果很令人惊讶,多位年龄超过50岁的受访对象甚至都表示使用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104人当中,只有2人表示从来没有使用过移动支付,占比不足2%。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这2位受访对象也表示自己现在似乎是人群中的“特例”,因为经常会有人要求用微信或支付宝与其进行转账,或者也有商家推广移动支付的优惠等。但其仍表示,“担心用手机支付不安全”是其坚持不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
在剩下的102位受访对象中,记者发现,因为“使用便捷”、“有优惠”等两大原因而坚持使用移动支付的占比明显,与另外一个选项“没带钱或银行卡”相比,这两个选项占到了99.02%的占比;另外,用于消费和转账用途的占比也达到97%;在使用频率方面,几乎每天使用移动支付的受访者占比为47%,一周使用一次的受访者占比为34%,一周以上一次的占比19%。记者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朋友圈里活跃度比较高的受访者,同时也跟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有很高的重合度。
移动支付抢占收银台
崔勇和他的很多同行是最近才开始跟支付宝合作的。“他们在我们所在的美食广场挨家推广,还给顾客不少优惠,我觉得挺好。”崔勇告诉记者,其实,他真的没想到,支付宝这种大平台,还愿意跟自己这样的小商户合作。
其实,从今年春节开始的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到打车、电影院、超市、便利店、药店等,甚至自动售货机,各种移动支付在线下已经开始争夺“势力范围”。在商超、电影院等支付场景的争夺中,不仅是大家熟知的支付宝、微信,目前如果中国电信翼支付、银联钱包等都加入了战事。而正如崔勇所感叹的那样,便利店商超、打车出行、餐饮等小额高频的线下支付场景,其实是各家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近段时间发力拓展和争夺的重点。在大连,便利店、餐饮店、食品销售以及超市、影院,成为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战事最频繁的阵地。而最近一个阶段,正在有服装销售慢慢开始与移动支付平台合作。很多餐饮门店的新店开业,也是移动支付平台拓展的重点。
大连百货缺席移动支付?
尽管家乐福大连还没有正式开始移动支付的应用,但事实上,从今年5月开始,家乐福中国就已经与支付宝达成合作,全国范围所有门店逐步介入支付宝。几天前,家乐福中国CMO余莹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家乐福接入支付宝4个月之后,到店客流提升了18%,而目前,支付宝移动支付在家乐福的渗透率达到8%。“关键的问题是,一个熟练家乐福收银员平均收款时间是1分钟,而用支付宝收款15-20秒。”与此同时,家乐福这位国际零售业巨头也希望,能够借此吸引更为年轻的群体到店消费。而大连一家便利店品牌向记者表示,移动支付目前的渗透率也在8-10%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移动支付平台在大连的发力还主要集中于餐饮、影院、食品销售等,便利店和超市是移动支付在零售业中发力较早较为集中的。但记者也发现,与这些小额消费比较集中区域相比,大连百货店等大额零售消费领域移动支付还鲜见踪影,几乎没有哪家大型百货店接入移动支付。
“现阶段很多人选择移动支付是因为平台的补贴优惠,而相对一单几元钱的优惠来说,百货店的客单价相对较高,对消费的拉动并不明显。”大连一家百货店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之一——付款市场缩短在百货业也并不像超市业那样明显,因此,百货店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还并不高。“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服装、家电,消费者还是愿意用银行卡或者信用卡支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百货业来说,更需要直面的问题是,是否能够与移动支付合作、或者开发其他的O2O模式,将消费者导入实体店面消费。
■记者 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