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芜湖市城市泊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获悉,我市将启动市区道路泊车位智能化改造工程,推进联网收费和一体化管理,激活全市停车资源“一盘棋”。拟定在近期,市区核心区道路临时泊车位将率先实施收费新标准,提高车位使用率和周转率,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节假日,有车一族要想在繁华商业街区、学校附近找个车位往往伤透脑筋,“一位难求”成为困扰芜湖交通发展的城市顽疾。为纾缓交通压力和停车压力,《芜湖市城市交通提升六年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专门规划了“城市停车设施篇”,从停车矛盾分析、解决问题思路、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量身定做”了破解对策。
“‘疏堵结合’的措施主要是两个,一是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二是激活释放部分路权。”中铁城市规划设计院二所所长汪洋告诉记者,到2020年,芜湖市区将规划新建32个公共停车场,利用棚户区改造地块、城市“边角地”等建设停车场、立体停车楼等,可提供车位约1.5万个。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商圈,车位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速。“破解之道是利用智能联网技术,进一步规范路边停车,同时统筹调度路边泊车位、公共停车场、配建车位三类设施资源,提高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中铁规划设计院曾对我市车流人流最密集的商贸核心区,自中山北路—黄山中路—九华中路—沿河路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停车设施和泊车情况做过摸底调研。道路两旁的临时泊车位约1900个,周边苏宁、华亿等商场和小区的社会停车场、配建停车场的车位总数大约是5000多个。高峰期常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路边车位已经车满为患,地下停车场却远未饱和甚至空空荡荡。
“由于路边临时泊车收费普遍比地下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收费低,车主自然更愿意将车辆停放在路边。加上有些社会停车场、配建停车场未充分对外开放资源,车位使用率不高。”市城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实施市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新标准,提高路边临时泊车的价格,以价格杠杆引导车辆向地下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分散,缓解路边泊车压力。物价部门目前正在制定具体收费标准。同时,我市还将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
“改造后的每个车位下面,都有电磁感应线圈。车主可通过pos机刷卡或利用手机APP两种方式缴费,逐渐告别现金交易,还能利用手机实时掌握周边停车场分布和车位数量情况,方便寻觅车位。”市城泊公司负责人表示,做为芜湖“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未来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收费停车场和泊车位都将实现智能联网,统筹调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