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信息化投入达603.1亿元,2016年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态势
2015年中国政府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603.1亿元,但增长速度比2014年有所放缓。2016年受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理念的驱动,政府信息化建设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到信息化建设周期和政府压缩开支的影响,信息化投入增长幅度较小。预计2016年政府行业IT投资较2015年增长5.2%,投资规模将达634.5亿元。
PPP模式的推广将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互联网+政务”已成为政府转型的必经之路,PPP模式的推广将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根据对电子政务不同领域的分析,目前适用于其建设的PPP模式主要有BOT、DBFO和BOO三种。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适用于有现金流收入的准经营性或者纯经营性基础设施;在BOT不适用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DBFO模式(设计-建造-投资-经营)的应用价值较大;对于电子政务中的政府和公众互动系统,由于其公益性质以及服务对象覆盖全国的特性,避免重复建设。
政务建设步入大数据时代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行动纲要》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从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未来大数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大数据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时机已经成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突出
由于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中涉及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信息安全在一定意义上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等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的大数据洪流以及网络云化的背景下,安全方面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务外网建设从“以网络共享应用为核心”向“以数据共享应用为核心”演进,网络安全建设的重心应从“以网络防护、传统DC保护为中心”向“以云平台、大数据防护为中心”进行转变。信息安全保障已经成为电子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建设中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