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工程利国惠民、构建和谐
国家金卡工程近况
金卡工程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之一,1993年,它以电子货币银行卡等各类卡基应用为重点启动实施,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直接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8年来金卡工程建设始终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参与金卡工程建设的20多个部门和30多个试点城市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金卡工程建设与时俱进,顺应全球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大趋势,从银行卡、智能卡(多功能卡)到物联网RFID的典型应用迈出了三大步,始终引领我国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卓著。
金卡工程从电子货币银行卡应用起步,迅速扩大到各类智能IC卡的广泛应用,2004年又率先启动了物联网重要感知技术RFID应用试点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2009至2010年是金卡工程承前启后,贯彻落实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颁布的《国家金卡工程(2008-2013年)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社会大环境,银行卡应用努力化解风险、加强安全监管,芯片化进程明显加快,促进了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推动着金融IC卡与各大行业及地方IC卡应用的结合,为实现“一卡多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银行卡应用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金卡工程首先以电子货币应用起步,促进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信息化进程。截至2009年底,中国银行业统一标识的银联卡发行总量达22亿张。国内受理银行卡的联网商户达156.7万户,累计安装联网pos机具240.8万台,联网ATM机19.7万台,一个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在中国已经形成。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卡交易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7.7万亿元,是2001年的84倍。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0%,京、沪、粤等城市超过50%。
国际受理网络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新开通了32个国家、截至目前我国银联卡可在境外84个国家和地区受理业务;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当地货币的银联标准卡。2009年新增银联标准卡4.2亿张,公务卡发行350万张。金卡工程积极支持银行卡应用不断创新支付业务,基于银行卡的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机顶盒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进一步普及,不仅方便了持卡人,同时使我国逐渐变成非现金国家,有力地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信息化发展。
智能IC卡应用利国惠民
中国金卡工程的启动实施,促进了各类卡基应用,目前23个部门、行业,30多个试点城市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智能IC卡已在我国电信、社会保障、公安、税务、交通、城乡建设及公用事业、医疗卫生、海关石油石化、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接惠及百姓,可谓无所不在。我国智能IC卡发卡总量已达70多亿张。特别是电信智能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非接触IC卡)、劳动社会保障卡,各种公用事业收费卡和智能交通卡、医疗卫生卡、加油卡、旅游卡等行业性IC卡应用及试点城市“一卡通”工程建设不断深入,我国IC卡应用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百姓生活、民生及社会活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各类IC卡的功能拓展与相互融合,使多功能卡发展的步伐加快。实践证明:智能卡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各行业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民生,方便百姓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国自主的数字化3C产业、移动通信产业和智能卡产业的创立,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定位、手机信息搜索,以及基于手机的各类电子支付应用和众多RFID电子标签应用应运而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智能卡产业、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和手机多媒体应用的融合互动发展,正在打造着更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RFID应用试点为物联网发展打下基础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具变革力的一项新技术,得到各国政府普遍关注。早在十多年前,金卡工程就将无线识别技术应用于行业智能卡,如:公安部采用非接触式IC卡成功换发近10亿张居民身份证,这是RFID在金卡工程建设中最早启动的RFID成功应用范例。 2004年金卡工程与时俱进,引领RFID与物联网在中国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中进行应用试点与市场开拓,并将推广RFID应用列入金卡工程重点工作,成立了由23个部门参加的RFID应用工作组,并在各试点省市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展试点,务实的推动,现已初见成效。2009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达85.1亿,同比增长了28.3%,在全球已居第三位。
我国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智能交通、自动化通关、城市暂住证等各类电子证照与特殊人员管理、烟酒及重要物品防伪和可追溯管理、特种设备强检、CA认证与信息安全管理、动植物电子标识、食品/ 药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独生子女(新生儿)及宠物的跟踪管理、军用物资及集装箱、邮件、包裹的实时跟踪管理、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会议管理及人员、赛事及票务管理,货物运输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等领域都已先后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相关部委支持了一批技术产品研发和信息化应用试点工程项目,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各部门(行业)和地方支持金卡工程建设,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探索物联网应用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RFID市场规模
中国RFID市场需求已形成规模,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美国。
金卡工程IC卡行业应用(二代身份证),使中国非接触智能卡的数量已经达全球第一;
■ 国内RFID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项目的拉动。政府的引导与协调在我国RFID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国家金卡办成立RFID应用工作组,加强交流,把各相关部委和试点城市组织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RFID的行业应用与地方试点,有利于组织协调。
■ 金卡工程多功能应用联盟及城市一卡通运营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多功能智能卡及RFID的发展。
中央领导力主推行多功能卡
早在1996年,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就明确指示国家金卡办要认真组织研究、开发多功能智能卡,以实现“一卡多用”,方便百姓;此后,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副总理等都为此做出批示。特别是金卡工程的几个行业大卡:银行卡、电信卡、二代证、社保卡、诊疗卡、加油卡、交通一卡通等,均未能实现跨行业的应用结合,协调难度大。 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时,电子货币银行卡未采用电子部提出的智能卡方案,致使银行卡长期使用磁条卡; 2001年中国银联成立时,金卡办再次力荐发行统一标识智能卡,以促进银行卡与行业大卡的结合,仍未如愿。2005年欧美的EMV迁移我们又努力过一次,成效不大,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卡多用”才有明显推进。
信息产业从我做起、先行试点
为使多功能卡应用有所突破,走出十年徘徊不前的困境,金卡办决定首选信息产业先行试点。在2007年通过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年度研究课题立项,我们成立了“手机与智能卡‘一卡多用’及RFID应用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组,经一年努力,写出了上百页的研究报告,并在信产部万寿路机关组织了手机移动支付应用试点,用手机在食堂及小卖部消费,同时对核心芯片以应用软件研发和测试,通过电子发展基金立项资助。应用试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北京握奇数据系统公司开发的SIMpass一卡多用平台和上海复旦大学等单位开发的相关系统,主要解决了多密钥体系、多应用管理、多应用规范支持和多应用开发、电子签名及空中充值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