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支付清算创新与安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支付服务场景日趋丰富,以“云闪付”、条码支付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更是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我国支付行业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228.6亿笔、208.4万亿元,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128.8亿笔、2133.4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标志着我国零售支付市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
范一飞还表示,支付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确保货币资金转移高效、安全,是核心更是使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支付是推进战略实施的前哨和重要支撑。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支付行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为我国支付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提到,“一带一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催生沿线国家大额支付服务需求。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主要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支付过程也越来越趋于电子化。
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业务总量无论在笔数还是金额上都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具体来看,支付系统业务的笔数和金额从2007年的53.9亿笔和889.2万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3687.2亿笔和592.9万亿元,分别增加了70倍和4.8倍。
在支付清算系统交易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平均每笔支付交易的金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财富网发现,在2007-2016年期间,支付系统业务的平均每笔交易金额则从16.5万元下降为8.6万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平均每笔支付交易金额的下降反映了由于支付系统使用便利性的上升和使用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相对小金额的支付得以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从而拉低了总体的平均交易规模。
但在我国总体每笔支付交易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某些交易系统的每笔交易规模却出现了上升。如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从2.9万元上升至3.7万元。
“随着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 一些5-10万元之间的“中等”规模的支付业务从传统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转到更为灵活的第三方零售支付平台,因此,使得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平均交易规模出现上升。”李扬解释道。
此外,李扬还认为,支付清算系统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可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如基于结合多个支付清算指标的模型,可以预测下一季度的GDP增速,而预测的准确度则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