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永辉超市购物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玩意儿”---自助收银机,顾客可以体验超市收银员的感觉,自己动手扫描商品和付款,这种新鲜便捷的支付方式吸引了不少人。
8月12日,记者也体验了一下。在自助收银机前,点击屏幕进入购物流程,将商品逐一放在感应区扫描条形码,屏幕上就会出现商品名称、件数和价格。扫码完毕后点击“支付”,出现手机支付、银行卡支付和VIP卡支付,支付完毕后点击打印小票。
据该超市负责人介绍,6月初在超市收款处辟出了一块自助收银区,安装了4台自助收银机,配备了工作人员帮助顾客使用。据估算,购买5件商品的自助结账时间约2分钟,比传统人工收银快捷不少。“客流高峰期时,自助收银可以成为一条提前埋单的捷径。”
正在结账的张先生一边结账一边说:“这个新鲜玩意儿挺方便,比起在收银员那里排长队,实在是快多了。”
据记者观察,使用自助收银机结账的仍然是年轻人居多,鲜有老年人身影。
提示
“移动钱包”安全不能忘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安全隐患问题也随之备受关注。
市民赵伟对快速发展的移动支付表示了担忧。“就像银行卡,经过这么多年安全性的测试,还是经常在网上看到被盗刷的新闻。一旦被盗刷,我也不知道依据哪条法律法规去维权,所以我不大用移动支付。”
据悉,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不仅遭受支付欺诈的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受损金额也持续走高,其中约1/4的受调查者曾受骗,相比于上年的调查结果上升11%。其中,主要有支付敏感信息泄露、电信网络欺诈、免密盗刷等欺诈问题。
可见,移动支付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这方面上当受骗,其本身存在的风险绝不容小觑。
“手机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不能等发生了再找办法,应该提前预防。”法律专家建议市民,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以防有不法分子在手机中安装“木马病毒”再出售,从而窃取手机信息。更换手机时最好先将旧手机还原至出厂状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银行卡后,要设置登录密码和与之区别的支付密码,有条件的可开启指纹支付功能,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密码建议避开出生日期、手机号码、门牌号等信息,并且区别设置登录密码、查询密码与交易密码。
中国工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建议,市民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不要泄露验证码、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打开网络链接时,要留个心眼,识别假冒网站,慎入陌生网站。市民还应尽量避免使用免费的不带加密的WIFI,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