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升先抑起东方,明势危潮利扩张。
实业兴国心不怠,创新恒志世无双。
【环球网 记者 陈进】王东升,京东方(BOE)创始人,现任京东方集团董事长。王东升是中国企业及产业界自主创新的先锋人物,曾获“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中国信息产业领袖人物”等荣誉称号。
1993年创立以来,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一家电子元器件企业,成长为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液晶显示产业的领先企业。
欲升先抑起东方:坚持创新始征途
1978年,王东升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781班学习,且是这个产生“名人”班级的班长。
1981年,24岁的浙江人王东升加入北京电子管厂,此后11年间,王东升历任该厂财务处科长、处长、总会计师、厂长。北京电子管厂,是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连续第7年亏损,濒临破产。当年9月,35岁的王东升推却了其他公司给予的高薪厚职,临危受命,毅然接下亏损数千万元、濒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
1993年4月,王东升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办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方是中国知名的显示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中国大陆显示领域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大陆唯一完全掌握了TFT-LCD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中唯一全面覆盖各尺寸主流电子产品应用领域的企业。
上世纪80年代,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开始研究使用液晶显示技术,这一举措逐步奠定了日本在面板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90年代中后期,以LG、三星、现代为代表的韩国面板智造企业快速崛起,取得了世界面板显示行业一席之地。
作为闯入者,同一时期的京东方在经过长期观察后,认为液晶显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王东升“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京东方迅速扭亏为盈。
1997年6月,京东方在深圳实现B股上市。
创立至今,王东升认为“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是京东方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现在的京东方,创新是我们活下来的法宝,也是唯一路径。”王东升后来说。
明势危潮利扩张:海外并购起波澜
1998年——2002年,在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尚在如火如荼之际,王东升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明确作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战略抉择。2000年,王东升制定了“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
2001年,京东方登陆A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A、B股上市的企业。短短数年,京东方走上了涅槃之路。
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业务,迅速切入TFT产业链核心环节。
2003年9月,王东升投资100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第5代TFT-LCD生产线。当年,京东方创下111.8亿元的营收记录。
2003年,王东升登顶“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榜单。
2006年,王东升在母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京东方奖学(教)金”。
残酷的行业周期洗礼中,王东升通过对半导体显示行业技术特点和周期波动的研究,提出了企业生存定律,即: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2005-2006年,日本、韩国等多家厂商产能的集中释放,导致液晶面板的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京东方主要生产的17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3.53%。
2006年,京东方A股上市融资计划受挫,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33亿元,王东升陷入质疑和困境。
王东升再次选择迎难而上,坚持对液晶面板进行研发与产业布局。2006年,京东方实现产能扩张30%以上。“京东方闯入了当今世界的高精尖产业,既然闯入了,就只有往前走,因为没有退路。”王东升说。
2007年二季度,行业回暖,蓄势待发的京东方抓住机遇,月盈利达1亿元以上。下行周期中,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坚持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在国内TFT-LCD行业的领先地位。
2008年6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液晶面板行业再次进入低谷期,京东方面临全球经济危机与产业衰退的双重挑战。经历了上一轮行业低谷,王东升此时再度以“冰局破冰、变局求变“的战略思维,采取”反周期投资“的进取型策略,继续进行规模扩张。
实业兴国心不怠:产业强国梦不止
王东升和京东方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史。
2008年,京东方在成都投产第4.5代TFT-LCD生产线;
2009年,京东方在合肥投产第6带TFT-LCD生产线,这是国内第一条高世代线,以实际行动还击了“中国不可能建高世代线”的言论。
据央广网,2009年,高起点之上的王东升,又主导京东方投产建设了国内第一条8.5代TFT-LCD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电视屏时代”。
2011年,京东方在鄂尔多斯建设第5.5代LTPS/AMOLED(低温多晶硅技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生产线,并于2012年至2015年间,相继在合肥、重庆、福州投产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成都投资了面向柔性显示的6代AMOLED生产线。
这期间,京东方累计亏损80亿元,累计投入500多亿元,被资本市场诟病为“烧钱机器”。
2012年,TFT—LCD已成为显示市场主流,新一代显示技术AMOLED,以及柔性显示等新技术开始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业内决策者对显示产业的未来方向与路径又产生了新的疑问。面对这个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王东升从哲学高度思考得出的产业预见是:从CRT到TFT-LCD是技术的中断和开始;从TFT-LCD到AMOLED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TFT-LCD、AMOLED以及包括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它们的基础技术都是半导体技术,都可统称为半导体显示(Semi -Display)。
2012年,王东升获称“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领袖人物”。
2015年12月,京东方在合肥投产了全球第一条10.5代生产线,成为全球液晶产业格局的崭新里程碑。
据《南财专访》,2017年,“偏执狂”王东升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根据咨询机构数据,京东方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均位列全球之首。
图为2017年12月23日,北京,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在中国经济年会平行论坛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新恒志世无双:十年创新引嬗变
2017年,王东升在“2017—2018中国经济年会”上说:自1993年创立至今,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京东方的发展历程,那就是“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创新是京东方活下来的法宝,也是唯一路径。
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京东方亏损的那些年,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仍保持在几亿至十几亿元的高位。
京东方的这一嬗变绝非一朝一夕。在王东升看来,对于一家高科技的制造企业,第一是人才,第二是技术。
据《经济参考报》,把时间推回到12年前,王东升仍然能清晰回忆起内心的刺痛感。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HYDIS液晶面板业务。300多名工程师前往韩国学习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这条生产线的技术学会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韩国同行毫不避讳地如此断言。这句冷冰冰的话警醒王东升:如果没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业界的跟随者。
“2003年至2005年,我们建设北京的5代线时招了3000名大学生,这批人大多都是技术出身,大都来自211、985大学,大学学得就是这个,上班工作到现在,又在技术一线干了10多年,这批30多岁的干部是最有活力的。”让记者深感意外的是,投资规模400亿的10.5代线的“操盘手”,王东升选择了一位80后的技术派。
“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2005年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的时候,只有75项专利。”2010年,京东方亏损20亿元,这已是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烧钱机器”等刺眼的指责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很多质疑集中在一点上: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绩单”为何还这么难看?
在王东升的坚持下,京东方的技术创新能力在2011年有了质变。当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000件。此后,京东方的年新增专利申请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长。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5116件。其中,近40%的专利是在美国、欧洲等海外地区申请的。值得一提的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高达80%,在技术上已有越来越高的含金量。
“2018年到2022年,京东方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力争做到总体市场份额、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全球第一。”王东升说,“2023年到2027年,京东方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京东方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在王东升看来,是因为坚持“二十五年规划”,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