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作为AI领域落地最快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已经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昨天(17日)开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可以看到从刷脸支付到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化身收银员、语音转录专家、医生、理赔师等,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腾讯算法应用平台展区看到一台白色的小小商品扫描台。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顾客手中的商品放在台子上,便能自动识别种类和价格,并通过顾客的人脸识别直接关联到微信账户,实现真正的秒速“闪付”。“这边这一台是图像识别加上刷脸支付。比如像一个面包,一杯水,我们通过图像识别,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比方说你去面包店或者一些非标品的店里,只要把你想要的东西放上去。走刷脸支付的流程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选择困难症也不用担心,微信智慧推荐可以帮你大忙。在购买奶茶时,同样只需一扫人脸,就能认出会员身份,最适合享用的口味推荐,便呈现在面前。“这个主要体现的是我们的刷脸登录和人脸识别,自动识别到你的微信信息让你登陆进去,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推荐算法,根据你的一些喜好和购买行为推荐。”
同样是刷脸支付,云从科技展示了他们的“双屏刷脸收银机”,仅靠刷脸瞬间就能完成支付,脸部特征的唯一性保证了安全性,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云从科技公共事业部总监谢枫表示,目前这款机器已在广州、北京等地商用化,效果显著,同时也已经在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试点测试,大规模商业化近在眼前。谢枫说:“这个刷脸支付(刷脸收银机)是可以用在养老机构,可以解决老年人忘记带卡或者忘记密码,进行小额处理都是可以的。”
在AI+金融展区,一款“保险大侦探”的游戏,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事实上,这是一款利用语音情绪识别技术在车险反欺诈领域打造的人工智能产品。通过在车险报案环节,嵌入语音情绪识别,将客户报案的“喜、怒、哀、沉、惊、恐、厌”7种情绪特征与“疑似酒驾顶包、疑似逃逸和先出险后投保”等车险欺诈场景进行匹配建模,测算欺诈指数。这一技术目前已经试点半年,通过语音情绪识别出了假案,现场勘察后确实拒赔的案件,涉及金额超过了500万。
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找了三家分公司进行试点,效果还不错。在客户接报案的环节,我们就对他的报案电话做情绪分析,通过AI判断出来,可能有欺诈的嫌疑之后,后台专家会听这些录音,然后判断这个案子可能的欺诈方向是什么,同时给出我们现场查勘的建议。”
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如火如荼地改变着医生和病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医学影像的辅助诊断上,目前已经逐步实现商业化。本届大会上腾讯公司就透露,他们已经在早期食道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等领域辅助医生进行高效精准的诊断和筛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团队也正与中山医院合作,开展脑卒中的智能临床诊断。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伟:比如说我现在病人进来以后,一张片子马上扫,扫完了以后去诊断是不是到了一个怎样的危险程度。如果能把这样的一个诊断体系去构建起来,分布到各个区县或者乡村医院去,能有云端的计算、数据的传输的话,那么可以大大地提高、改善我们现在医疗资源的分配状态。
此外,将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也是业内近来的热点。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首席执行官汤奇峰表示,人工智能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拥有“大脑”的生命体,通过安装在各类设施和场所中的“神经元”,获取相应的数据,来实现对于过去难以管理的公共设施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提升了安全性。
“神经元就是在城市管理里面,通过机器自动产生的数据。比如说消防栓,你怎么知道消防栓里有没有水,它的水压是不是正常?原来你很难管理,现在通过神经元你可以不断感知里面的数据,把数据提取出来。当它发现问题的时候,会自动派一个订单,整个处理的流程也是在实时监控里面的。” 汤奇峰说。
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无限延伸、覆盖至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切切实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