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微信钱包没钱了,我支付宝转你吧。”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内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会因为两大平台间的壁垒而发生以上的对话。“
9月30日,香港金管局扔出了逆天的重磅功能: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实现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直接转账!
不止支付宝和微信,只需用手机号注册,就能实现香港本地的 21 家银行和10 家运营商之间的即时跨行、跨平台转账付款。这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消息,无论是哪个平台都能快速无障碍地完成支付,再也不用把钱转出银行卡,再转到另外一个支付平台了。
这次举措,被认为是推动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在香港铺开的新机遇。
不同于内地移动支付的如火如荼,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同胞,依然习惯使用现金和信用卡支付。即使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先后进驻香港,两者相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仍未超过半数,难以撼动香港用户的使用习惯。
一来是香港本身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包括现金、信用卡、Apple pay、八达通、易票连、云闪付等,给人们的选择更多。而根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数据,香港人1年内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分别是现金(99%)、八达通(97%)和信用卡(53%)。另外的数据表明,有22% 受访者使用过支付宝, 19% 使用过微信支付,紧随其后的是Apple Pay,有 13% 的人正在使用。
二来是港版支付宝的功能并没有内地的多样齐全。阿里巴巴曾想实现两岸同一版本,但出于各种原因,只能转而推出香港版。另外,香港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比较敏感,对移动支付的种权限授权比较抵触。
三是用户使用频率,以微信支付为例,是基于微信这一社交软件附带的功能。日常场景来看,我们可以边跟微信好友聊天,边付款,而不用再另外点开另一个软件来实现。但香港普及率最高的社交软件是WhatsApp,微信依然不是主流使用的工具,让微信支付推广更为艰难。
一直被认为移动支付普及率跟不上内地的香港,这次有了划时代的进化,实现两大国民级支付平台的对接,进一步升级了香港的移动支付环境和金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