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等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国内许多银行也开始利用技术提高资金安全水平。例如招行就应用了声纹识别技术,用户拨打客服电话时,无需输入信用卡卡号(通常都忘了)和身份证,只需通过声纹识别就能完成卡主身份核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推出了刷“掌静脉”办理存取款的功能。
而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之一的万事达卡(MasterCard)在2017年就推出 了带指纹识别的信用卡,用户无需输入密码或签名,只需将卡插入POS机内,把手指放在嵌在信用卡右上角的传感芯片区域,就可以完成支付。这样一来,就算信用卡遗失被盗,也无法被盗刷,大大提高安全性。
不过这类创新技术的信用卡,似乎并未获得中国用户的叫好。在移动支付遍地开花的中国,用手机扫码支付就能搞定的事,还需要特意去银行输入指纹,换取新的信用卡,再在支付时掏出信用卡,岂不是多此一举?
支付方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方便性和准确性。同样是指纹识别,手机指纹识别与这款信用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差别不大。方便性方面,比起传统刷信用卡需要输入密码和签字,指纹识别信用卡无疑方便得多,但对于手机移动支付来说,依然优势不大。
生物识别技术为什么能成为金融支付行业的技术潮流?皆因它具有不易遗失、唯一性、防伪防盗刷和便于携带等优势,与银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带来更方便和安全的体验。现在,不仅是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而是综合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刷脸办卡、贷款审批、自助开户、虹膜识别支付等技术,多模态生物识别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需求,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