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米的雷军?是坚持不融资不上市的任正非?
雷军在近日刚刚输了与董明珠间的10亿赌约;任正非正在积极应对国外市场的阻碍。
是时候该让你认识另外一枚科技界冉冉兴起的新星了。没错,我说的就是现今国内液晶屏做得最好的企业:京东方。
这个名字初听有些拗口,老长一段时间里,老有种错觉,觉得它像京东的衍生品。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字不算惊艳的企业,却在去年将全球25%的显示屏业务市场份额收入囊中。
今年上半年,京东方更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等在内的显示屏中拿了销量第一。
而京东方能有这些成绩,其实离不开其幕后推手“中国液晶显示之父”王东升。
5年时间,京东方从破产到上市你也许想象不到,多年以前京东方还只是个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
1992年,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行走在破产的边缘。当时,刚满35岁的王东升,毅然决定放弃高薪职位。接下了这个满目疮痍的厂子。
担任厂长之后,王东升的日子不算好过。
电子管厂资产负债率过高,没有银行愿意放贷,也没有人愿意投资,企业改制十分艰难。
在走投无路之下,他带头以最高额度出资5000元,最后2600多名员工凑齐了650万资金,北京电子管厂变身“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前身)”,实现顺利改制。
改制之后,为了改变公司产品老、技术旧的现状,王东升决定实施“人才、技术”双管齐下的战略。
他与日本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发展与日本技术企业的业务合作,从中获得最新产品。同时,他成立企业内部研究小组,专门跟踪产业方向,据此确定企业发展路线。
一系列正确的战略让公司起死回生,到了1997年,企业盈利达到5000万元。同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2001年1月,又增发A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A、B股上市的企业。
从无到有的液晶屏技术
1998年,中国彩色显像管行业发展正火时,王东升敏锐的察觉到液晶显示技术必将取代显像管技术。
于是,王东升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液晶屏行业。
但面临的现实是,液晶屏技术首先由美国人发明,而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已经发展了30余年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王东升这时候想进入这个行业扎稳脚跟,并非易事。
这时候,韩国现代集团由于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成了转机。王东升打算收购韩国现代公司旗下的液晶业务,却遭到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反对。
本着“坚信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不及早介入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的信念,他力排众议,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并利用各种方式,逐步提高京东方在液晶显示屏界的竞争力。
2003年9月,王东升投入约100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第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这一年,京东方创下111.8亿的营收记录。
从亏损33亿到业界销冠2005年,韩国、日本等厂商产能的集中释放,导致液晶面板的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京东方主要生产的17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3.53%。2006年京东方A股上市融资计划受挫,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至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33亿元,王东升再度陷入困局里。
这时候,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对液晶面板进行研发与产业布局。
他说:“京东方闯入了当今世界的高精尖产业,既然闯入了只有向前走,因为没有退路。”
正是在他的坚持下,2006年,京东方实现产能扩张30%以上。
2007年二季度,行业回暖,京东方每月赢利达1个亿以上。
只可惜,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液晶面板市场再次崩盘。
胆大的王东升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进行规模扩张。在成都4.5代线投资34亿元、合肥6代线投资175亿元、北京8.5代线投资280亿元……
这个期间,京东方累计亏损80亿元,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甚至被嘲笑为“烧钱机器”。
但是等待最终唤回了价值,到了2017年,京东方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其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均位列全球之首。
而在今年上半年,京东方更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等在内的显示屏中拿了销量第一。
从接管亏损7年的北京电子管厂,到如今液晶显示屏界的巨头。这一路,王东升都在做着极为大胆的决定。
没有人投资改制,他就自己带头出资改造公司;没有过硬的液晶屏技术,他就通过收购引进人才的方式,将技术创造出来;企业连亏33亿,他还在持续砸钱推动技术研发....
有人说,他是偏执狂,是傻大胆,但我想,假如没有彼时王东升的坚持,大概也就没有现在的京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