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巨头捷信集团最快将于6月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10亿美元左右。花旗、汇丰、摩根士丹利为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若顺利发行,这将是近期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大的一笔融资。
随着强监管时代的到来,消费金融公司两极分化情况日益加剧,不少实力不够强的平台被淘汰掉或者被兼并,而头部企业强者愈强,甚至开始筹划上市。
活跃用户达到2900万
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且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的母公司捷信集团,是中东欧以及亚洲领先的消费金融提供商之一。
根据捷信消费金融透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29个省和直辖市,312座城市,超过25万个分销点,有8.6万活跃用户。截至2018年3月,捷信集团在全球10个国家开展业务,贷款服务点40万个,活跃用户2900万。
在低线城市,很多没有信用记录的用户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客户源
资料显示,捷信消费金融主要业务为向无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少的人群提供贷款,其核心支柱业务为“店内贷款”,即在零售商店设有销售点(或POS),为消费者提供购买耐用品的贷款和其他类型当地币种的消费金融服务。
自成立以来,捷信消费金融一直都处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消费金融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净赚14亿拔得头筹,逾期有所上升
3月28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披露了2018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总资产990.75亿元,同比增长12.73%,逼近千亿大关。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85亿,净利润13.9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6.56%。2018年末,捷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898.35亿元,同比增长15.29%。
总的来说,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的资产规模依然位列首位,净利润也居于榜首。不过,在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也略有上升。截至2018年末,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达3.98%,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为3.82%,2015年为3.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行业第一,但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差距并没有拉大,而捷信消费金融的营收远远超过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
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是185亿和13.96亿,而招联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9.56亿和12.53亿。虽然捷信消费金融的营收是招联的两倍还多,但净利润仅仅是略高一点。
而在2017年,捷信消费金融的营收达到132.55亿元,净利润10.21亿,中银和招联的营收分别为40.05亿和41.63亿,净利润则分别达到13.75亿和11.89亿元,捷信的营收是中银、招联的三倍还多,但净利润却不及后两者。
从这个角度来来说,似乎捷信消费金融提供的贷款服务是定价合理,比着同行要低很多。然而奇怪的是,捷信消费金融遭遇的被用户投诉的事件似乎非常多。
陷入高利贷“陷阱”?
近年来,消费金融业务一直颇受争议,究其原因,还是涉嫌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
曾经一路开挂的捷信消费金融,最近也深陷“超额利息和暴力催收”的传闻之中,同时还面临成百上千用户的投诉。
在贴吧、知乎以及各大新闻网站相关消息的评论区,关于 “捷信逾期”“捷信高利贷”“捷信维权”等维权组织、维权信息不绝于耳。与捷信消费金融有关的维权组织成百上千,受害者数以万计。
根据聚投诉平台显示,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捷信金融和借钱快列入榜单前三,平台投诉件数均过千,捷信是“亚军”。截至目前,捷信的投诉总量已经超过6000,2018年就高达3606,被投诉的问题集中在超额利息和暴力催收方面。
央视曾报道捷信分期付款涉嫌违规高利贷
频繁被用户投诉,也让捷信消费金融上市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注册资本行业最高
虽然2018年由于受网贷平台的暴雷,强监管的大时代,消费金融公司的增速有所下滑,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必就是坏事。
随着无放贷资质的不合规网贷平台大量的清退,已开发出的增量市场会逐渐释放,同时随着国家对消费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居民消费升级的不断需求,消费金融行业依然会保持强劲的高速发展。
毕竟中国居民消费信贷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规模达到9.5万亿元。《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分析,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国内最早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不但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资本上的优势,一点不比那些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弱。数据显示,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就是捷信消费金融,至2018年末,其注册资本为70亿元人民币。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行业竞争、技术深度、业务布局比拼等各方面的愈演愈烈,毫无疑问,消费金融行业的淘汰赛将更加惨烈,而已经进去头部的品牌,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标的。这也是捷信消费金融筹划上市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