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在各类教育已处在相对高位均衡的情况下,如何向更优质的目标行进?如何满足城乡老百姓对教育的新的需求?如何让这座品质之城因教育而更美丽?杭州教育用一系列行动去寻找其中的答案。

杭州学校“智慧食堂”的3.0版本
中午12:00,杭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下课前往食堂,全程秩序井然,全然没有打冲锋般进食堂的“大片场面”。进入食堂,5个打菜窗口屏幕上各自对应着“A、B、C、D、E”五个套餐,学生根据事先在点餐器上选定的套餐到相应窗口排队。轮到小陈领餐时,只见他将脸对准人脸识别机描,屏幕上立刻跳出“学生姓名、套餐种类、账户余额”等信息,小陈核准无误后点击确认,此时食堂阿姨已将配好的菜递到窗口。整个过程不超过8秒钟。
国内首家智慧食堂是在杭州诞生的,那就是杭十一中。“学校每天有千余名学生用餐,但每天总有50余个同学因为没带饭卡或者饭卡丢了吃不上饭。”杭十一中校长倪子元表示,将刷脸技术应用于学生食堂吃饭中,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用餐,规避以往携卡用餐带来的不便,这也是学校革新办学制度和办学理念的体现。
杭十一中刷脸吃饭,是杭州市教育局推进智慧食堂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当下,中小学膳食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让学生吃上“安全、美味、健康”的膳食,杭州市积极推动学校智慧食堂的建设。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中小学后勤管理分会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浙江省中小学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市教育资产营运管理中心作为中小学后勤管理分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组织并全程参与平台的建设。

杭十一中等6所学校作为杭州市第一批学生自助点餐先行校,先行体验了一把学生自助点餐功能。依托平台,杭十一中实现了智慧点餐、智能采购、刷脸就餐。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点餐情况建立数据库,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份营养报告,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饮食习惯。将所有学生的数据报告整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学生营养大数据。
目前,全市中小学校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使用已实现全覆盖,杭州市第九中学、江南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实现了智慧点餐,杭州智慧食堂3.0版本正在一点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