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央行宣布启动社保金融IC卡推广工作以来,“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社保金融IC卡因涉及面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备受关注。
近几年来银行卡犯罪事件频发,汇集了个人医疗、社保、公积金、银行账户等信息的社保金融IC卡如何保证安全使用?一张金融IC卡的成本很高,加上结算系统及终端的改造和升级,这笔庞大的费用由谁埋单?当前银行卡收费名目繁多,再持有金融IC卡,会不会增加一些收费项目,增加消费者负担?
目前,大多数人持有的银行卡为磁条卡。由于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伪造磁条卡、盗用磁条信息的案件频繁发生,给持卡人、发卡机构造成巨额损失。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金融IC卡开始在欧洲地区推广,截至2010年底,已有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金融IC卡应用,全球活跃的金融IC卡超过10亿张。实践表明,推广使用IC卡后,伪卡欺诈率大幅度下降,银行卡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大规模推广金融IC卡,必然会带来大量投入。目前,一张金融IC卡的造价在25元左右,比磁条卡的成本高出不少,加上清算系统及pos机的改造升级,有人测算,金融IC卡全面推广的成本超过1000亿元。
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大大增强,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利润4600多亿元,而金融IC卡推广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若干年中分摊成本是完全可行的。同时,IT行业遵循摩尔定律,生产、采购规模扩大将带动产品价格下降。比如说,磁条卡批量采购价从2000年每张5元已降到每张1元,POS机批量采购价也从1995年每台1万多元下降到每台1500元。此外,成本高低是相对于应用价值而言的。金融IC卡的高安全性和多应用加载能力,能为持卡人带来更多的应用附加值,最终会让消费者、商业银行都觉得物有所值。
目前在支付领域,“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全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不仅给持卡人携带和使用造成不便,而且卡内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很多潜在风险。金融IC卡广泛推广后,将使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比如,在浙江宁波市,民政、劳动、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和交通、公用事业和其他小额支付等商业服务项目,已整合于一张金融IC卡;在湖南长沙市,市民持金融IC卡可广泛用于租车、超市、餐饮、医院等领域,还实现移动支付,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