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酒店智能化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话题。在疫情期间,这个话题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反对到结束,再到疫情爆发后,人们开始认真审视智能酒店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业界对智能酒店的思考越来越理性和深入。
1、疫情下的智慧酒店
在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里,人们不太看好的智能酒店因其提供“非接触式服务”的能力而受到嘉奖。
在疫情期间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酒店委托机器人来完成送餐、外卖等繁琐重复的工作,更多使用机器人来送餐,避免与人接触,让客人在入住期间更加放心。
部分已经转型的“智慧酒店”抗风险能力更强,包括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助力“避免人与人接触”的防疫利器;同时智慧酒店依靠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信息等新技术,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经营、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和高效管理,大大减少的人工开支和运营中能源损耗,优化了收益结构,对后续行业回暖的用工荒也有了应对方法。
在“黑天鹅”笼罩的情况下,智能酒店表现出更加突出的优势。然而,业内更多人关注的是,疫情过后智慧酒店是否还会流行。
2、智能化之争:要温度还是要便捷
许多智能酒店在宣传时,不可避免地将“智能”作为一种噱头,而忽略了“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一些成熟的酒店来说,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是极其人性化、温度适中、服务得当,在他们看来,“智能化”与之相反。
对于中端及以下酒店而言,提供有限服务的产品设计和对于人工成本的高度敏感,会让“无接触服务”的应用更加“顺理成章”。
但是对于高端酒店和豪华酒店来说,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仍然是高水平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些酒店在选择无接触的服务时可能会更加谨慎,以保持产品的差异化。
3、新基建下的智慧酒店新机
温度与便捷能否找到一个平衡?首先需要打破人们对智慧酒店原有的“刻板印象”——智慧酒店就是冷冰冰。
对于想加入智能化行列的酒店来说,现在无疑是一个适合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疫情后,人们对于酒店卫生与安全会有更高的要求,酒店的一些智能化设施更能让住客有安全感,而疫情中,无论是无接触设施还是酒店机器人,都让原本踌躇的酒店看到了更为广泛而实际的应用。
另一个是“新基础设施”概念的出现。“新基础设施”是指高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领域。
在很大程度上,智慧酒店与“新的基础设施”有很大关系。智慧酒店无疑将从“新基础设施”带来的红利中分一杯羹。
智能酒店并不意味着放弃酒店原有的风格,放弃酒店员工带来的温度服务,而是将酒店原有风格与温度服务相融合,给消费者一个绝佳的入住体验感,但如何才能真正走上智能之路,酒店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