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到,挂艾草,驱虫邪,包粽子,享安康!
历史悠久
端午节起源于先秦时代,从汉代开始盛行于长江两岸。端,初也;五,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五”与“午”通用,“五”“午”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此外,端午节还有端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解粽节、屈原日、女儿节等20多种叫法。
据文献记载,唐代初年,规定五月五日为官方法定假日。唐玄宗时期,命名为“端午”,宋代更名为“端午节”。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魅力习俗
提起端午节的习俗,我就想到了许文通的《端阳采撷》:“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一首小诗,承载了端午的习俗文化,带我领略了端午的魅力所在。
赛龙舟
端午赛龙舟其实起源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
《岁华纪丽》归结记载:“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
自此,每到端午节,民间都会举行赛龙舟,祭奠屈原。
挂艾草
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把艾草挂在大门口或窗户上,有祈福辟邪、驱除蚊虫之意。也有一些地区挂香囊、挂菖蒲、雄黄画额、五彩线、红布葫芦等,不同地域习俗不同。
俗语称:端午节,五毒醒,不安宁。古人认为,端午节期间,阳气下沉、阴气蒸腾,人体最为虚弱,加之此时毒蛇、蟾蜍、蝎子、蜈蚣、壁虎等毒虫也开始肆虐,因此,称五月是毒月,端午节是毒日,从而衍生了许多祈求平安健康的五月及端午节习俗。
包粽子
粽子又名“裹蒸”,也称“不落荚”。元稹诗称为“白玉团”:“彩缕碧筠粽,香秔白玉团。”陆游诗:“白白糍筒美。”
粽子多用柊叶包裹,呈枕头状或三角状,寓意果实丰硕,日子蒸蒸日上,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端午,所求不过:在乎之人,喜乐安康!
祝愿所有合作伙伴、行业同仁端午安康,家庭和谐美满,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