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视野 » 支付 »

从“扫一下”到“碰一下”:中国条码支付十三年

发布日期:2024-07-10  中国POS机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继扫一扫支付、刷脸支付后,平静已久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终于再次迎来创新。7月8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支付宝推出“碰一下”支付,用户无需展示付款码,仅需解锁手机后碰一下商家收款设备,即可一步完成支付。
 继扫一扫支付、刷脸支付后,平静已久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终于再次迎来创新。
7月8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支付宝推出“碰一下”支付,用户无需展示付款码,仅需解锁手机后碰一下商家收款设备,即可一步完成支付。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碰一碰”支付或许并不新鲜,此前多家手机厂商都曾推出过类似Apple Pay的NFC支付。
但支付宝的“碰一下”与NFC支付有着本质区别。
“和扫码支付、刷脸支付一样,‘碰一下’是基于条码支付的又一次支付体验升级。”支付宝产品技术负责人善攻表示,在“碰一下”模式下,NFC设备仅仅是读取条码信息的手段,并没有产生新的支付信息,这是根本区别。
从全球视角来看,基于条码支付的二维码支付和基于近场射频感应的NFC支付,是两大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中国也曾对这两大模式展开探索,但在智能手机NFC模块尚未普及、NFC收银设备价值不菲的情况下,中国市场选择了更低成本的条码支付。
复盘中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十三年,也是条码支付体验不断革新的十三年。如今,随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厂商NFC功能的普及和条码支付监管的成熟,“碰一下”的支付时代或许即将来临。
拓荒:移动互联网时代
条码支付诞生
时间拉回2009年,三大运营商宣布3G网络的到来,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彼时,银行体系的注意力放在了实体银行卡支付的改造上,通过磁条卡向IC卡的大规模迁移,基于IC卡的网银系统实现网上支付、移动支付。
然而,这一传统网上支付形式存在诸多限制。“当时去银行办卡都会发一个U盾,在电脑端转账时需要填写U盾给到的动态口令,才能实现支付,而且有限额。”一位厂家销售回忆,十余年前大多数的客户往来款项支付,还是通过银行柜台办理。
随着线下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传统的支付方式已无法适应这些变化。2010年,支付宝联合银行共同开发了银行卡快捷支付,尽管远没有如今“扫一下”的方式便捷,但当时的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只要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经银行验证准确后,用户输入支付宝发送的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
公开资料显示,在跨终端、跨平台、跨浏览器支付的快捷支付模式推出后,支付成功率由传统网银支付的62%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奠定了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
为了降低用户付款和商户收款的门槛,支付宝作为拓荒者曾做过大量的探索,包括短信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虹膜支付、NFC支付等等,直到条码支付的诞生。
2011年7月,受到商品条形码的启发,支付宝推出条码支付,用户结账时只要打开支付宝,选择“条码支付”功能并出示手机,让收银员用扫码枪扫描就可以完成付款,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条码支付产品。
但一维条码支付的硬伤在于,必须依赖商超扫码枪这一硬件才能付款,依然不能满足其他场景下的支付需求。支付宝盯上了一项已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设备管理与追踪的条码技术——二维码。
二维码支付是基于账户体系搭建起来的支付方案,其作用在于“链接”,几乎不涉及pos机等硬件设备改造,商家可以直接通过已有收银系统或者手机,扫描用户手机上的支付二维码,即可向用户发起收银。通过二维码支付,支付宝将网络支付技术首次跨界应用于线下消费,为小微商户提供更低成本的收款服务,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传统POS机收单方案,商户交易成本被进一步压降了50%到84%。
竞择:条码支付格局初定
NFC支付“生不逢时”
二维码支付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将移动支付场景由线上拓展到线下。2011年,央行颁发首批非银支付牌照,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由此开始。
在2012年支付宝将二维码支付推广于线上消费场景后,2013年微信通过“红包”与“扫一扫”快速抢占市场,支付宝“扫敬业福”也一度成为国民级别的春节新风俗,双双引爆移动支付潮流。瞄准线下小额、高频支付场景,科技巨头们又开启补贴大战,直接推动了用户支付习惯的变革。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支付宝(中国)和腾讯财付通两大巨头,前者依托于场景,后者依托于生态,在市场竞争的同时让移动支付最终成为了基础设施服务。据CNNIC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在2015年中国在线支付普及率从前一年的46.9%增加至60.5%。而支付结算司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前尚不足40%。
有意思的是,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式移动支付的“底色”是条码支付,而NFC支付在海外则更受欢迎。
实际上,从NFC技术演变路径来看,NFC支付的萌芽远早于条码支付。2006年中国银联推出了一项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被看作是中国NFC支付的雏形,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在改造SIM卡,以实现基于IC卡芯片的支付。到2009年前后,中国移动与银联开启移动支付业务试点,在多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然而,一方面,运营商和银联对NFC的工作频率标准存在分歧,导致合作推进受阻;另一方面,POS终端的非接改造尚不完全,且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仅有少部分高端智能机设有NFC模块,在硬件端出现较大挑战。
“近场通信技术虽好,却生不逢时。”一位资深支付行业从业者感叹,支付技术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争议在于:NFC与二维码,哪个才是最优选?“从技术角度来说,NFC技术更成熟,安全便捷,耗电极低,非常适用于移动支付领域,好的技术让人难以割舍。然而,对于当时中国这样一个从零开始的移动支付市场来说,‘太贵’是硬伤。”他坦言,当时只有昂贵的高端智能手机支持NFC功能,而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手机上都有可以扫描二维码的摄像头,这成为条码支付获胜的关键。
融合创新:条码支付
叠加NFC“碰一下”,
多种支付形式并行发展
虽然中国移动支付行业格局已定,但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商、商业银行都从未停止变革支付方式、升级支付体验的步伐。
最初支付宝探索的声纹核身技术,被用于无障碍场景下的手机支付;基于人脸设别技术的刷脸支付,不仅便利了用户在商超场景下的支付体验,也推动了消费物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
面对传统扫码支付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同一场景多次扫码繁琐、商超排队结账效率较低、商家多平台私域运营痛点犹存等等,曾经在中国市场“惜败”的NFC技术正在回归大众视线。
2014年基于NFC支付的Apple Pay首次在美国正式启用,2015年Android Pay推出,2018年整合为Google Pay。海外手机厂商的推广,使得NFC已成为海外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但在国内支付市场的应用渗透率并不高。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场景越来越丰富,NFC技术在交通等场景的应用已相对成熟,消费者对该技术已具备了一定认知。同时,中国的手机厂商以强大的产品能力迅速提升了手机性能,降低了NFC技术的成本,目前NFC功能几乎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属于NFC技术的春天或许即将来临。
事实上,NFC(也就是近场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通信方式,已经在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方面广泛运用,而在支付领域,一样有不同的运用方案。
善攻表示,希望通过支付宝“碰一下”的支付模式,满足用户和商家两端的需求。他提到,与NFC支付将银行IC卡放进手机钱包中的思路不同,相比于以往的“扫一下”,只是优化了信息传递方式而没有改变条码支付的业务本质,NFC只是帮商家和顾客做了一层身份识别,不涉及传输支付敏感信息,不产生新的支付信息,且通过加密方式传输。
“这一方面可以简化支付步骤,让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不涉及用户对刷掌、指纹等生物信息的隐私顾虑。”善攻表示,“碰一下”可以满足用户兼顾安全和便捷的多元化需求。
“支付宝碰一下”巧妙地利用了NFC交互简单、快捷的特点,同时又继续维持了条码支付的底层,商家不需要改造收银设备直接可以接入收银网络。
在商家侧,为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在原有的收银POS机上可以实现“支付宝碰一下”机具的即插即用,可兼容主流SaaS收银系统,为顾客提供多一种便捷的支付选项。他透露,支付宝小程序前端可以和支付宝碰一下机具无缝对接,这为数字化营销带来更多可能,可实现同时收款、拉新和私域营销“一碰三连”。
红旗连锁总经理曹世如表示,“支付宝碰一下”在支付功能上更便捷,流程更简化,让便利店会员注册&登陆”更简单,门店平均每个新会员的拉新时间从近1分钟缩短至3秒钟。“门店上线不到两周,会员交易订单激增38%。”
“自2010年左右开始,支付宝就在推进NFC技术的相关研发,目前已累积25项相关领域专利,完成了NFC天线位置差异兼容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善攻表示,希望“碰一下”和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一起,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支付体验,满足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为未来支付和数字化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支付宝推出碰一下支付功能,延续了扫码支付的低费率和覆盖率,但在交互方式上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了创新探索。不论是用户还是商户均上手简单,对于支付行业创新应用来说具有示范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提振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起到较好的助力作用,符合当下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政策要求。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站会员、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文推荐

您在本栏的历史浏览
热门资讯

中国POS机行业权威门户网站 引领行业发展


微信号:pos580com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诚征英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版权所有:POS机网 北京瑞纪华人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060984  |  京ICP备07503063号

联系电话:010-51658061 E-mail:bjsale#pos580.com(请把#替换成@)在线QQ:841617225

站所有信息均属本站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地址 域名:www.pos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