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从事手机支付的企业大约都会羡慕Square在美国的成就,但如果不假思索把Square的发展一比一复制到中国,可能反而让自己陷入尴尬之中。
事实上,在国内要实现如Square体系一样便捷的“刷手机”体验,有三件事是需要解决的。而这三件事,其实支付企业本身并无能为力。
第三方支付监管
相对于美国较为成熟的信用支付体系,中国还有很多基础建设要做。在支付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定义和监管的困局。
由于互联网支付和POS机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使得包括手机刷卡器在内的创新手机支付手段,很难归入到现有的某一种制度规范和管理体系下。而作为金融业务的一种,支付业务对此有着刚性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支付企业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现有的支付牌照,或者和银联及银行合作来开发产品推进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不利于创新和推广的。但是在移动支付方面,确实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以研究并与时俱进。
智能手机的普及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上月发布了去年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3.56亿,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而这其中,易于扩展功能应用的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只占1.9亿中的13.5%和20.8%。
除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有待加强之外,智能手机用户的付费观念也有待市场演进。来自同一份报告的数据显示,80%的手机用户在过去半年内没有购买过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或应用产品。
显然,这些数据对于移动支付服务商来说并不轻松。
无线网络的演进
除了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外,没有高速无线网络的支持,亦无法方便地进行手机支付。在这方面中国国内的发展未必逊色于美国,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3G用户数量超过一亿,但城市无线热点偏少,目前平均每12486人共用一个热点,但随着“无线城市”策略的推广,这一问题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