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信息技术 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第一到五部分)》国家标准,涵盖了移动支付射频接口、卡片、设备、应用管理和安全、测试方法等基础技术内容,确保了移动支付产品的互操作性和互通性,为消费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支付提供了统一的解决方案,将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虽然早在一年前,行业内就有声音称“13.56MHz方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去年1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也在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标准中采用了13.56MHz技术。但是直到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时,行业才吃下定心丸。
据全球第二大信用卡国际组织万事达预测,未来3年将会有50%的手机带有NFC功能,并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购物、门禁卡签到、刷公交卡或门票、交换电子名片、传输文件、联机玩游戏等。但是现在使用手机刷卡消费的人还是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家运营商的刷卡终端并不兼容。比如一些便利店中的POS机,只能刷电信的天翼手机,却不能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标准出台之后,将有利于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届时终端技术标准统一之后,手机刷卡将有望实现“不分家”。
该标准虽然对移动支付卡结构做了规定,但并没有限制其载体。据了解,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只是规定了技术基础架构,在基础架构之上的产品形态国家标准并未涉及,所以仍然留下了很多创新产品的空间。比如在卡技术要求方面,标准规定了两种结构性的移动支付卡技术要求,即CLF(非接触前端芯片)和SE(安全单元)分离结构的移动支付卡以及CLF和SE集成于一体的移动支付卡。根据SE所在载体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产品形态。而根据SE所在载体的位置不同,NFC又可以分为NFC-SWP方案以及NFC全终端方案。这也就导致了各种产品形态难以统一,并将长期并存。